【资料图】
日前,家住浙江嘉兴海宁市斜桥镇光明村的徐女士通过村里的“市民之窗”自助服务终端机,几分钟内办理完社保业务。简单易懂的操作流程和贴心的指导帮助,让她倍感暖心,“以后这类小事不出村就能办好,再也不用往城里跑,真是太方便了。”
海宁市斜桥镇紧紧围绕浙江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“一号改革工程”,以便民利民为导向,通过“窗口下沉、服务升级”,持续推动高频政务服务向最基层延伸,畅通政务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。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,镇便民中心线下办件量同比下降近30%。
聚焦政务服务平台升级,斜桥镇在强化审批领域跨部门协作的基础上,广泛布设“市民之窗”自助服务终端机,推动“潮晓云”智慧帮办、浙江政务网、浙里办APP等投入应用,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,实现政务事项办理24小时不歇业。截至目前,“市民之窗”自助服务终端机已整合社保、医保、公积金、不动产等160多项便民服务领域事项,帮助居民办理事项共计53000多件。“将便民服务的‘前台’设在村社、开到线上,极大优化了群众的办事体验,也有效推动了审批效率的提升。”斜桥镇党委副书记诸鸣说。
除了平台升级,斜桥镇还着力提升政务宣传实效,助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。针对辖区新居民人数偏多,政务宣传力度不够的问题,斜桥镇坚持用“乡音”做好政策宣讲。依托“党建+群建”“乡音+服务”模式,开设“红链新心”浙里办网络课堂,为辖区新居民全面解读积分制入学等相关政策和办理方法,宣传触角覆盖新居民群体5000余人。今年“入学季”,斜桥镇共计收到190多份新居民子女积分制入学材料。得益于前期对办理材料、流程等的详细宣传,材料一次性办结率达到98%以上。
专业的服务团队是斜桥镇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的重要举措之一。在经常性开展政策法规、业务技能培训的基础上,斜桥镇建立“镇级办理员—村社代办员—组级帮办员”三级服务团队,构建纵向到底、横向到边、覆盖全镇的政务服务体系,通过“一对一”、“一对多”等形式送服务上门。此外还引入手掌心公益服务社等专业机构,不断强化政务服务志愿力量。(通讯员胡鸣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陆健)